简介
吉尔吉特南亚次大陆西北部克什米尔西北部城市。位于吉尔吉特河南岸,海拔1,454米。人口5,000。曾为佛教中心,现为克什米尔北部经济、交通中心。东北沿罕萨河谷经中、巴边境的明铁盖山口可进入中国新疆。西南沿印度河谷,经齐拉斯可至塔科特。附近产小麦、玉米、大麦。
吉尔吉特(GILGIT)其实并不在喀喇昆仑公路上,而是在喀喇昆仑山和兴都库什山脉(HINDUKUSH)的分界河--吉尔吉特河边上,离公路十多公里。很久以前,丝绸之路就已蜿蜒山间。那连绵了十几个世纪的商队,载着不仅仅是丝绸香料瓷器,还载着思想哲学宗教--佛教和伊斯兰教就是从这里先后传向中亚和中国的。不需要太多证据,其实从吉尔吉特的宗教史上,就能看出些端倪,世界上有多少地方的人,能在两千年里,先佛教,再印度教,最后伊斯兰教,变换着信仰?只有位于丝路要道上的吉尔吉特做得到。佛像做为古印度贵霜帝国(KUSHAN)的一部分,佛教曾在吉尔吉特兴盛一时,行脚僧们来往印度中国间,传播着教义,法显和玄奘是其中最知名的两位。就是今天,在城外的丝路故道喀尔噶(KARGAH),还能看见石刻的佛像。到达喀尔噶峡谷正是早上,虽然背光,还是一下子就看见了那巨大的立佛,刻在悬崖的当中,有突出的岩石当雨檐。7世纪刻下的佛眼依然慈悲,而丝路却早已堙没在荒草和历史中了。
不同于罕萨河里银灰浑浊的冰川融水,吉尔吉特河,水色如绿松石,两座铁索桥横跨河面,不同方向的车各行其桥,过了河再开二十分钟,就到了俯瞰罕萨河的岱雍(DAINYOR)村,村子本身乏善可陈,但一里地外的中国陵园,却是每个走在喀喇昆仑公路上的中国人要去祭拜的。跟着热心的村民来到陵园,守门人忙不迭地拉开大门,接待元首一般。陵园不大,数丛灌木拱卫着正中的白色纪念碑,树枝上累累红果,在十月的阳光下灿烂夺目。陵园里种满了松树,每棵都长成脸盆粗,88座红字墓碑下安息着为喀喇昆仑公路捐躯的88位中国人。
美食发现地
巴基斯坦人喜欢吃香辣的食品,他们用胡椒、姜黄等做的咖哩食品闻名世界。巴基斯坦菜,无论是肉、鱼、豆类,还是蔬菜,绝大多数是辣的,泡菜也是辣的。他们没有炒菜的习惯,无论是牛肉、羊肉、鱼或是各种豆类、蔬菜,均炖得烂熟。常见的菜肴有西红柿、土豆沙拉、炖豆、用西红柿辣椒汁做成的炖鸡。炖牛羊肉、青菜泥、豌豆肉末,肉末加淀粉做成的小肉饼、生菜等。食用油主要是牛油,也用葵花子油、橄榄油等植物油。他们都用平底锅和高压锅,不用炒菜锅。巴基斯坦人不管荤菜、素菜,一律放入平底锅或高压锅中炖得烂熟,而不是炒菜。主食是一种称为“查巴提”的小麦煎饼,平常有嚼槟榔的习惯。
购物集中营
土产品均附有价格标签,但有了解当地情况者陪同购买较好。有地毡、羊绒毛织品,银或黄铜制盘子,花瓶、木雕制品、象牙、民族味的洋娃娃,骆驼内脏所制的器物,但非精美之物。在当地最好的逛街范围包括ZaiunnisaStreet,AHaloonRoad和MAZinnahRoad,除由政府设立的商店是不讲价外,其他店中仍需讨价还价,才不致吃亏上当。若购买的当地土产品不须付消费税,若属进口货物则要另付30%的消费税。平常须以右手传送东西,许多妇女仍保有传统习俗,穿着厚重的衣服,在公共场所仍戴面纱,观光客不可对回教妇女任意拍照,除非经她们允许。当地人酷爱中国的清凉油,走前应带些以赠给相关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