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目的地指南 > 游记攻略 > 正文

淡淡古典风情的维也纳:美好不会终老

创建时间:2012-07-25
关键词:奥地利,维也纳
      
       “当你感到烦恼和忧愁的时候,就到这儿来,遥望大自然,你会从每棵树,每朵花,每一个有生命的东西里,看到上帝无所不在,就会得到安慰和力量。”
 
        电影里茜茜公主轻快的声音在我脑海中响着。她就像只欢乐的小鸟,跳跃林间。

        怀着对茜茜美好的念想,我到了维也纳,音乐之都,也是一座始终缠绵在对茜茜回忆中的城市。到处是哈布斯堡王朝的印记,茜茜公主当年,个人乃至整个王朝的悲悲喜喜就藏在后面,随着岁月流逝却不曾淡去。

 
         到达的头天清晨,我去了霍夫堡,维也纳最重要的景点。书上说维也纳常下雨,可那天阳光普照,微风习习,马上使我对这城市有了好印象。广场上绿树成荫,芳草遍地,青铜塑像长着很英雄气的脸。马车轻快地跑在大道上,“哒哒哒”地响,就像从电影里传来的十九世纪时的声音。半圆形的大宫殿蹲在一旁,挡住了半边阳光,现在它是图书馆。隔着广场的对面,远处是座尖顶教堂,看上去像个童话故事的发生地。除了汽车,一切全是百年前的模样。顺着人流往前,穿过一个小广场,就是茜茜博物馆和皇家套房,我的主要目的地。在那儿,我看到了真实的茜茜公主的肖像,她的确很美,带着娇羞,宛如刚盛开的玫瑰。她穿戴过的服装和首饰真是华丽啊,比电影里的还好看。房间也是处处雕金描银,富贵逼人,竭尽全力宣告着自己王朝的实力。可是,华丽富贵不能掩饰真实生活的乏味,我也是在那,看到了一个童话的破灭。茜茜很美,也很脆弱,她的本性其实是阴郁不开朗的,这从画中看的出来。她的丈夫也不是如想象中那样高大伟岸,画像中的他有一张紧张烦躁的脸,一点也不帅。事实上他们结婚后没有过上幸福的生活,现实硬生生地把他们分开了。真实是很残酷的。所以,尽管藏了很多好东西,可我并不喜欢这个宫殿。我觉得它是个美丽的监狱。也许很久以前,茜茜也是这么想的。
 
       怀着有点压抑的心走出博物馆,在小广场上看到弗兰茨的雕像,忽然觉得他脸颊上的黑条印,好像在哭。真相使我对茜茜多了分同情,我还是更喜欢电影里她的形象。但我们不能硬要王子与公主扮演成童话里的样子,因为生活从来就不是完美的。皇族也一样。现实是公平的。
    
        继续往前,绕过西班牙骑术学校,就是奥古斯丁教堂。18世纪以来,哈布斯堡皇族成员的婚丧大事,都在那里进行。这是个挺朴素的教堂,不像巴黎圣母院或圣彼得大教堂那样奢侈夸张。茜茜就是在这嫁给弗兰茨的,那时是多美好的时刻啊,典型的童话结尾。无奈,真实却刚开始。
 
        离教堂不远,就是城堡花园,英国式的,有绿草坪和小池塘。那儿竟也有一尊茜茜公主丈夫的塑像,郁郁寡欢地低着头。相比之下,莫扎特的塑像精神多了,面前还有一个用红花拼成的五线谱音符。游人都乐意在他前面照相。而茜茜公主也有一尊雕像,在人民公园里。她端庄地坐着,双手叠起,安宁圣洁的表情,像圣母,但看不出喜悦忧伤。我拍下了她,但没有请人为我和她合照。她美得只应该完整出现在照片里,而有我,就是打扰。
 
        围绕着霍夫堡的景点中,卡布齐纳教堂是我的最后一站。这里是皇室墓地,是佳人最后的归宿。茜茜公主,以及她的丈夫和儿子葬在一个墓室里。这个不幸的家,最终在这团圆了。死于被刺杀,也许是上天给茜茜最好的安排,因为正如作家陈丹燕所说,她一直希望自己的心开个口子,好让灵魂飞往天国。她的心果然被刺开了个口子,她终于能够安息了。
 
        转了一大圈,我停下参观,去克恩腾大街,放松下绷紧的心。这是条充满悠闲气氛的街,有咖啡馆,快餐店,还有奥地利最有名的首饰品牌施华洛世奇。我在那买了两个水晶吊坠,闪亮如星。我想起看到的茜茜公主的发饰,它们几乎一样亮。佳人已逝,但维也纳的一些美好东西,永远留了下来。
晚上,我经过霍夫堡回旅店。有人在对面的露天酒吧喝酒跳舞,乐声喧天,热闹非凡。此时茜茜的影子,像浮动的夜雾一样被搅散了。
 
      按照标准的维也纳参观路线,第二天,我去了美泉宫。那里也曾是茜茜的家,也有美丽的花园,数不尽的华丽大厅,玫瑰园里花朵芬芳,美女泉躲在修饰整齐的林荫道中。整体感觉有点像巴黎凡尔赛宫,当然规模要小一些。宫殿里的房间也藏了好多珍贵物件,金碧辉煌,堆砌得令人喘不过气。在这,我继续着对茜茜不幸故事的追思。据说,当年茜茜给丈夫找的情人就住在附近,因为她自己受不了一直待在宫里。这样的三角关系真不可思议。如今美泉宫已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除了宫殿,这儿还有迷宫花园和棕榈树厅,成为人们散步休息的好地方。盛装的茜茜在游客手里的导游册上微笑着,仿佛那些悲伤从来不曾发生过。
 
      看完了茜茜生活的家,我决定再去看些别的。怀旧的维也纳,尽管佳人不再,有些事物,却如握过玫瑰的手会留下余香那样,留下了不再变,我想,那就是对细致生活的追求。这包括诸多方面,比如科学,比如艺术,比如美食。奥地利人素来与大志向的德国人不同,他们喜欢安逸享乐的生活。这种态度使维也纳终成自己独有的悠然甜美风情,使人游起来,没有负担。
 
        维也纳人有颗细腻的心,所以他们有了弗洛依德,和现在贝格街19号的弗洛依德纪念馆。纪念馆小小的,一会就能参观完。人也不多,接待员给每人发了一本介绍馆藏的小册子,我们就捧圣经似的捧着它,对照着墙上的图画照片,一一辨认。我想起大学时读弗洛依德的《梦的解析》,真的是很好奇,很想读懂。无奈水平有限,我还是因为语言艰涩而半途而废。从此弗洛依德留给我一种神秘的印象。没想到如今竟会来到他的家。照片中的他看上去温和而谨慎,对有心理疾病的人,他应该是个让人放心的医生。
 
        因为喜欢分离派的画,我去看了LEOPOLD美术馆,在博物馆区。那个区有种自由浪漫的氛围,几个美术馆包围起一个小广场,中间摆着一个个“凹”字形的像是纸做的东西,后来我才明白是给人休息的,可趴可坐可躺。这个创意很人性啊!LEOPOLD美术馆有四层,但不大。在那看到了克里姆特的画,最有名的就是那张《生命与死亡》了。他的画装饰性很强,带着女性气息的甜美与细腻。席勒也是奥地利的画坛大师,他画的小人眼神颓废决然,宛如盛开玫瑰将谢的那一刹,令人心生不忍。我去的时候,美术馆还在举办一个KOLO MOSER(克里姆特同时代的艺术家)作品的临时展,展出的有版画,有日常用品,比如椅子,台灯,设计巧妙。那是属于青春艺术风格的东西,现在看来,还是很时髦。它们与追求美的维也纳人,在内在上很吻合。
 
        在音乐之都,听场音乐会是再合适不过的选择。我因时间有限没参加,但还是去参观了国家歌剧院。那是个相当堆砌的巴洛克音乐厅,处处金光闪闪,从天花板到地面,几乎没留下一点空白。这点与霍夫堡和美泉宫很相似。我个人却不喜欢在一个这么耀眼的地方看戏,觉得会分散对戏剧本身的注意力。但当年,哈布斯堡王朝的人一定是极其看重它,所以用了这么多雕刻绘画来装饰。精益求精,是维也纳的艺术精神。
 
        在维也纳的老区闲逛,是件令人轻松愉快的事。城区中央是斯蒂凡大教堂,有个很漂亮的屋顶,黑黄绿三色交织成几何图案,中间还嵌着哈布斯堡王朝的雄鹰标志。这里的老区与意大利的不同,后者是名副其实显而易见的“老”,而维也纳则乐意把老房子整修一新,使得街道看上去整洁亮堂。那些建筑多为白色和浅黄色,总让我感觉像一块块雕花奶油蛋糕。咖啡馆散落在四处,其中还有几家颇具盛名,比如CAFÉCENTRAL(中央咖啡馆),HAWELKA(哈维卡咖啡馆),DEMEL(戴美尔糕饼店)。那都是历史悠久的咖啡馆,曾有好些名人光顾。我走街穿巷,一一将它们找到,收入相机里。店堂里飘着咖啡香,果然有好多种蛋糕,如一幅精致图画,却再也没有了克里姆特、弗洛依德这样的大人物进出。是一个时代已经过去了。不变的,大概是甜点的美味和悠闲的气氛吧。
 
        老区里还开了好几家星巴克,比法国和意大利多的多。据说奥地利人喜欢喝奶油咖啡,而星巴克的星冰乐基本上都是加好多糖和奶的,这也许是店铺众多的原因之一吧。另外我在麦当劳喝到了冰淇淋咖啡,2欧元一大杯,非常过瘾。这在其他国家的麦当劳都没有,估计是只针对奥地利人开发。说起来奥地利真是个喜爱甜食的民族。据说,喜欢吃甜的人性格比较温和善感。
 
        走出老城,河畔的城市公园里有施特劳斯金像,忘我拉琴的姿势似乎随时都会转起来。四周没有人,可我仿佛听到了音乐声——《蓝色多瑙河》,轻轻在空中流转。做梦的感觉。再往北走就是多瑙运河了,它并不是蓝色,也不如塞纳河热闹,游船像只天鹅一样浮着,没有几位游客。多瑙河没有想象中漂亮,可这又有什么要紧?那首曲子带给我们的感动,不会因为它不是蓝色而改变。
 
  终于逛累了,但还不想回去。这时最好的选择莫过于跳上一辆环城电车,随着“当当当”的声音,不花力气再去看那些环路上的建筑。城市公园、国家歌剧院、霍夫堡皇宫、人民公园、议会大厦、城堡剧院、感恩教堂……像一张张幻灯片,以令人惊艳的姿势从我眼前拉过去。不得不感叹:尽管这个城市不大,可高贵典雅的气质是欧洲别国首都很难及上的。当年,茜茜公主的丈夫弗兰茨∙约瑟夫一世建成了环城大道,一百多年后,当那个王朝,那位倒霉的皇帝和美丽皇后都成往事,这条大道却依旧漂亮如新,像一个花环,套在了维也纳的脖颈上。
 
        维也纳没有成就茜茜公主和王子的童话。但这座城市本身,已如一位甜美佳人,带着淡淡古典风情,高贵如兰。
 
        没有了茜茜的维也纳,美好不会终老。
 
更多 相关游记攻略
更多 旅游线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