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目的地指南 > 游记攻略 > 正文

极点征途:列宁墓的沉默

创建时间:2012-11-29
关键词:俄罗斯,莫斯科

  列宁墓是莫斯科著名的建筑。位于红场西侧,由红色花岗石和黑色长石建成。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列宁的遗体即安放于建筑内部的水晶棺中,身上覆盖着苏联国旗。脸和手都由特制的灯光照着,清晰而安详。1994年,列宁墓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认为“世界历史文化遗产”。
  在列宁墓上层,修建有检阅台,见证了历史上著名的1941年红场大阅兵。1994年,列宁墓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认为“世界历史文化遗产”。列宁陵墓是根据舒谢夫院士的设计建造的,阿•舒谢夫(1873~1949)因此获得了“苏联功勋建筑师”的称号。1924年1月21日6时50分,列宁在莫斯科附近的哥尔克村与世长辞。25日,阿•舒谢夫做成陵墓设计草图,在1924年1月27日就匆匆赶建成一座木质结构的临时性陵墓,里面安放着列宁的水晶棺。1925年,列宁墓被改建,显得更加雄伟,但仍为木结构;1929~1930年,又用磨光了的红色花岗石和黑色大理石重建;卫国战争以后,水晶棺也被换成新的,陵墓内部重新加以修葺;1974年在改建红场的同时又对陵墓进行了修整;1976年又作了预防性检修。
  陵墓体积为5800立方米,内部容积为2400立方米。墓前的碑石刻有“列宁”字样,净重60吨。陵墓一半在地下,一半露出地面,采用钢筋混凝土的框架结构,由黑、红两色大理石和花岗石建成。其外形底部是稳重的石基座,然后是台阶,向上逐级收小,其上是通往检阅台石级的平座;再往上是五级不同高度的台阶和由36根柱子组成的柱廊;顶部是两级阶梯状的平顶,这里是检阅平台,全民节日时在此检阅游行队伍和武装部队。检阅平台两侧是灰色大理石砌成的观礼台。从整体上看是陵墓外观阶梯状的3个立方体。由于陵墓体型简洁、朴素而庄重,又位于斯巴斯克钟塔横向轴线与克里姆林宫墙纵轴线相交处这一显著位置,从而成为红场建筑群突出的中心。
  沿黑色大理石台阶而下,转弯即进入陵墓中心——悼念大厅。大厅四周环镶红砖,墙壁上有用花岗石雕刻的苏联国徽和国旗。墓道是一级级向下的很长的台阶看到那个闻名世界的水晶棺。石室朦胧不亮,宁静而神秘,室内所有的光线都是从水晶棺里扩散出来的;而水晶棺内的光线也不亮,好像深夜里室内的灯光,柔和地照耀着仰面躺卧、神情如睡的列宁。这光线只有在穿透水晶棺时,在水晶板材的边沿的锐角处折射一条条极亮的细线。
  列宁的遗体安详地仰卧在铺有红色党旗和国旗的水晶棺里,他身穿黄色上衣,胸前佩戴一枚红旗勋章。列宁身高只有1.62米。但他躺在那里却不显矮小。他脸上的神气自然而平和,那种安睡般松弛的状态非常逼真。他没有死去之后的感觉,而是像活着而睡着了那样。尽管他皮肤的质感看上去有一点缺乏弹性,面色却幽幽泛光。他的双手——左手习惯般地微微握着,右手似是不觉地松开。这两只手摆在黑色带红边的缎面的被盖上,十分生动。而且与他脸上的表情和谐一致。
  列宁墓的维护在苏联时期是由国家拨款,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政府悄然停止了这笔财政拨款,“列宁墓实验室”改名为“全俄药用植物科学生产联合体生物结构医学研究中心”,费用则由俄共等左派发起的民间慈善机构“列宁墓慈善基金会”募捐和共产党员的捐款等组成。受经济条件影响,列宁墓维护单位的经费出现了短缺,目前只够例行性的检修维护工作。
  列宁遗体迄今已保存87年。在此期间,专家们定期用精密仪器对肤色、体形、凸出部位进行测定,可以长久保存下去。俄罗斯每4年任命一个政府委员会,成员包括卫生部长、权威解剖学家、病理解剖学家和生物化学家,任务是对遗体全身进行检查并核对一切必要的数据。该委员会每隔5—10年从遗体取样化验,然后将其制成标本。护理遗体的防腐秘方被列为尖端科技项目和国家一级机密。目前,安放遗体的水晶棺内常年保持16℃常温,每周一和周五专家小组会检查墓室内的光照情况,他们打开水晶棺,给列宁面部涂上特制的防腐剂。
  给列宁遗体穿的衣服是从瑞士特别订购的一种有光泽的精美面料缝制成的,列宁生前就非常喜欢这种面料。一般情况下,技术人员每隔三年要给列宁遗体换一次着装,但是,由于“列宁墓慈善基金会”的资金本来就少得可怜,必要的防腐经费都很紧张,更何况衣服的价格相当昂贵(高达3万美元),所以,列宁遗体已多年无法及时更换新装,工作人员只能对现有着装进行细致的清洁。

参观规定
  人们必须由红场的西侧进入。入口处要接受安全检查,所有背包提包手包,以及照相机、摄像机一类,一概不准携带入内。以使墓室的进入者,不能有任何旅游观光的意味,只有瞻仰膜拜和心灵体验。入口后走一百多米,便是列宁墓。

 

更多 相关游记攻略
更多 旅游线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