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问世界上最能玩转N门外语?答案非卢森堡莫属。每个卢森堡成年人都至少会说3种语言,大多数卢森堡人还会第四门、甚至第五门语言。首都卢森堡市更被誉为“人人都是语言学家的城市”。
在卢森堡,经常能看到这样的景象,父亲在读德文报纸,儿子在念法文书,女儿在唱英文歌,母亲则用卢森堡语在一旁唠叨。卢森堡人发生争吵时更是有趣,他们一会儿用法语辩论,一会儿又用德语据理力争,再过一会儿却用卢森堡语言归于好了。
卢森堡地处西欧,位于比利时、法国与德国之间,由于历史和地理上的原因,卢森堡人长期以来用一种“三套车”式的语言体制——德语、法语和卢森堡语交替混用。
当婴儿咿呀学语时,妈妈首先教会他说本国的卢森堡方言,这是卢森堡人日常交谈用的口语。孩子进入幼儿园后开始学德法两种官方语言,其中德语更为重要些,因为德语是教堂宣教的语言,不懂德语就不能跟着神父念圣经、唱圣诗;小学课堂上同时用德法两种语言授课;进入中学则要修第三门外语,如英语、拉丁语等。
卢森堡人为什么会掌握这么多语言,一方面是因为它处于“欧洲十字路口”,各民族来来往往,语言互相影响。但这类“十字路口国家”并不仅卢森堡一个,它的邻居比利时有3种语言,离着不太远的瑞士有4种语言,可这些国家的居民绝大多数也只是精通一种官方语言,能像卢森堡人熟练掌握三四门语言的并不多见。
其他“十字路口国家”的多语言现象都是由于不同民族杂居,而卢森堡却不然,传统上这个国家的主体民族只有一个——卢森堡族,这个民族血缘上和法国相近,但历史上却长期是德语系的“神圣罗马帝国”一部分,而欧洲宫廷上层又普遍有用法语交流的传统习惯,这就造成德法两种语言都成为书面语言的现象,而长期未曾书面化的卢森堡语,则作为口语长期沿用。
由于卢森堡人都是同一个民族,而德语和法语分别被定位为“一般书面语”和“高级书面语”,幅员狭小的卢森堡同时将三种语言普及到全民,任何一个卢森堡人都不得不同时掌握这3种语言,因为一般出版物和书信都用德语,而学术刊物、政府公告、法院文书则用法语,平时交流,大家又都用卢森堡语,如果打官司,审理期间法庭辩论用的是卢森堡语,呈文用德语,最后的判决书则一定是法语。需要是第一位的,当社会需要逼着卢森堡人不得不努力学好3门“非外语”,他们想不变成语言学家都难。
除了这3门常用语言,掌握第四、第五门语言的卢森堡人也不算少数。卢森堡的外国侨民特别多,占全国人口的三成以上,久而久之,外国侨民的语言也就变得不陌生了。另外卢森堡国家实在太小了,学生读完高中要想读大学一般都会选择出国,名校云集的英国、意大利、瑞典等都是卢森堡人心目中理想的留学目的国,多掌握一门外语,对于学生而言等于多了一大片选择的空间。
很多外国人都非常羡慕卢森堡人高超的语言水平,但卢森堡人却不以为然,他们埋怨自己生在卢森堡,为了谋职和生存,将大半精力都消耗在三四种语言的学习上,满脑子的单词,大大干扰了文学创作的灵感。在卢森堡,金融家、企业家倒是出了一些,但大文豪从来没有出现过。而且由于语言复杂,不少卢森堡的孩子在学语言时因为思维混乱,两三岁时说话都不利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