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位于马哈拉施特拉邦,德干高原西北部阿旃陀的丘陵地带。曾是佛门弟子在雨季修身养性、研读经书的地方。直到1819年,被英国狩猎者无意间发现,阿旃陀石窟的风采再度蜚声于世界。阿旃陀石窟的建筑形式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支提洞,意为佛殿,是藏放舍利的塔庙;另一种为毗可罗洞,即僧房,是僧人居住、讲学、集会、修道的场所。佛殿顶部呈拱形,平面是马蹄形,殿中排列着数十根石柱,把殿分为内殿和中殿,内殿后部设有佛台。僧房是正方形,洞的正面有石柱,前方有走廊,中间为集会的场所,三面围以僧人的住房。这里共有29窟,9、10、19、26、29号窟为佛殿,其余均为僧房。
阿旃陀石窟中有大量的雕刻、壁画。雕刻分为雕像和浮雕两类。壁画主题是宣扬佛教。除此以外,壁画中所描绘的是一个活生生的世界。画面还涉及广泛的社会生活,种种描绘戏剧性的时代生活场景,无不以明快、生动的笔触表现得淋漓尽致,从而也成为印度绘画史上最完美的典范。